|
日本财务大臣野田佳彦在7月19日的内阁会议后表示,不明确敲定(包括税目在内的)震后重建财源,相关补充预算的编制工作就无法推进。日本国会前不久通过了《复兴基本法》,决定以发行复兴国债的方式确保灾后重建资金的来源。陷于危机中的日本首相菅直人近日也明确表示,在辞职前要让国会通过第二次补充预算案和公债特别法案,以筹集本财年的灾后重建所需资金。据美国标准普尔公司估计,日本灾后重建可能需要20万亿至50万亿日元资金。除了接受国外政府援助和国内外民间捐赠外,日本政府将主要通过3种途径筹集灾后重建资金。
, B Q+ r" k2 }4 S4 b% T7 o
- y% J/ ?( @( c2 B2 `: Q
( Q) T/ Y) l+ g3 O# b/ Z1 w, t3 F0 N 一是调整预算。日本政府3月份对本财政年度预算进行了第一次修正,调整了现有的支出项目,并动用预备费、减少议员经费和政府开发援助等各种费用近4万亿日元。第二次补充预算案以上一财年一般会计决算余额为财源,将再筹集近两万亿日元。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,日本政府没有增税,而是通过3次调整预算,成功实现了经济恢复和扩张。调整预算的方法比较迅速有效,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不大,但要保障重建资金的需求还须从长计议。
+ k4 [- T& {+ ?# g+ @) V- ?% I
二是增加税收。对这个问题,日本国内争议不小。有的建议日本借鉴德国统一时期为振兴原东德经济筹集200万亿马克资金的经验,以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为中心征收附加税。但也有一部分人提出,不增加消费税,只增加个人和企业所得税。然而,增税可能影响政局稳定,长远来看也会产生不利影响。日本产经新闻评论员田村秀男则认为,不宜通过增税筹集重建资金,而应借鉴阪神大地震的灾后重建经验。1996年,时任首相桥本龙太郎为了谋求财政收支平衡,提出1997年把消费税率从3%提高到5%。虽然当年实现了税收增加,但是此后税收一路下滑,桥本也被迫下台。" e$ X. u" W. g. J
* Z# K$ ?9 f/ j5 d 三是发行国债。有学者主张,日本只能模仿美国在“9·11”事件后和雷曼兄弟破产后采取的财政金融政策,即发行振兴国债,大规模兴办灾后重建工程。日本银行应印刷钞票,从市场回购国债,实行金融缓和政策。据日本内阁府统计,日本国债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由1989年的61%提高到2010年的181%。由于日本国债主要由银行购买,银行又吸收了大量居民存款,国债可以安全地被消化,但计划发行的复兴国债将进一步推高国债余额。况且,日本国债的声誉在下降,其信用评级已从“安全”被下调为“负面”。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建议,日本需要制定详细的中期财政健全计划,有必要将消费税率提高到20%,以保证债务余额稳定。
7 q0 ]% p1 {8 F9 K7 H- d4 `8 ^* Q, t# G' A7 d1 E8 m" i+ }1 |+ h
日本经济近年来持续表现为通货紧缩,消费低迷,投资不振,出口下降,这次的地震又从供需两方面给日本经济带来巨大损害,使国内生产总值缺口的走势变得不透明。据日本内阁府估计,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可能发生逆转。如何克服通货紧缩,兼顾经济增长和财政的可持续性,将是日本政府在筹集灾后重建资金时面临的难题。
" v0 H9 ^' ]3 k# X# j* _& x) n: ]8 w3 w, e
|
|